广西石立方石业发展有限公司

产品目录工程案例公司简介

新闻中心
中国矿山开采到绿色化转型

 豫西山区的栾川曾长期“卖矿为生”,富了老板,毁了生态,苦了百姓,黑乎乎的钱变得烫手,光秃秃的山日益扎心,转型发展势在必行。


微信图片_201806051154227

  栾川是“中国钼都”,已探明钼储量亚洲第一,白钨储量全国第二,钼钨矿采选业长期是支柱产业。

  “矿业一度野蛮生长,遍地开花,到20世纪90年代,全县有千余个小矿山、小选厂。”分管环保工作的栾川县旅游产业集聚区副主任王冲说,工矿业不能不干,但无序采矿严重危害环境,治理迫在眉睫。

  栾川工矿业治理的重点是资源整合。2008年以来,180余家小型采矿企业被整合为洛钼集团等5家企业,落实“谁受益、谁治理,谁破坏、谁治理”。

  矿产开发中,矿山扬尘、选矿废水、冶炼废气是主要污染源。近年来,我国第二大钼生产商洛钼集团完成140余项环保项目,改进技术,更新设备,降低粉尘污染,实现生产用水循环利用,做到废气超低排放。该企业还投资2亿余元“还旧账”,恢复矿山植被143万余平方米,成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。

  洛钼集团总经理李发本说,环保也是效益,从钼尾矿中回收低品位白钨,不仅减少废渣排放,还让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钨生产商。

  资源整合的同时,栾川治理292家“散乱污”企业,并列出负面清单,禁止新上小水电、漂流等7类破坏生态的项目。

  近年来,栾川钼冶炼企业每年减排二氧化硫2.7万余吨,完成矿山生态治理76.77万平方米,91座尾矿库植被恢复面积达355.5万平方米。

  目前,栾川3个地表水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超过90%,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20天以上,“生态立县”成为栾川共识。

从“黑色”经济到“绿色”经济 绿水青山产业化

  栾川森林覆盖率达82.4%,旅游资源得天独厚,“产业生态化,生态产业化”是栾川认准的发展方向。

  10余年前,钼矿行业形势大好,旅游开发却举步维艰,栾川提出“工业反哺旅游”,“生态产业化”取得突破。

  在栾川北部开钼矿的杨植森回到南部老家老君山,希望“集北山之财开发秀美南山”。接手老君山时,景区已欠下1400万元的债务,杨植森将采矿赚到的13亿元投入到景区开发。2007年,老君山的门票收入仅有30万元,到2018年,老君山已成为营收1.35亿元的热门景区。

  杨植森带动一批矿老板转型。如今,在栾川旅游上投资超亿元的13位企业家中,有11位曾是矿老板。

  “近年来,栾川建设的项目80%与旅游相关。”栾川县委书记董炳麓说,仅2016年至2018年,栾川就实施旅游业项目81个,总投资120.05亿元,全程17.8公里的伊河水系建设,成为栾川耀眼的免费旅游产品。

  目前,栾川已建成2个5A级景区和6个4A级景区。2018年,栾川接待游客近1500万人次,实现旅游总收入87.4亿元。

  通过“品牌+企业+农户”模式,栾川开发6大类81款优质农产品商品,带动2万余名群众就业增收。栾川正打造以钨钼新材料和旅游为主导,现代中医药为新兴,特色农业、健康养生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。

从工业强县到旅游富民 发展成果共享化

  栾川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大头长期来源于工业。2008年,栾川财政收入17.7亿元,居河南省第3位,但农民人均纯收入仅3755元,远低于河南平均水平。

  “工业强县,旅游富民,成果共享。”董炳麓说,“为让绿色产业惠及广大农民,我们由抓景点建设转向推全域旅游。”

  两年前,陶湾镇协心村村民左新绘家建起了农家宾馆,没想到一年增收近10万元。“旺季还要雇3、4个人,他们每天也能挣70块钱。”左新绘说。

  协心村所在的南沟有4个行政村,一度都是贫困村,1500余户6700余人中近1/5是建档立卡贫困户。2015年起,乡村休闲游在这里兴起,自行车道、登山步道等设施落地,短短3年,150余家农家乐和农家宾馆在山沟里开张。依托乡村旅游,315户贫困户1204人脱贫。

  为促进“黑色”反哺“绿色”,近两年,栾川拿出3500余万元财政资金,两次举办高速免费通行旅游扶贫活动,共接待游客260余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.5亿元,推动发展成果共享。

  目前,栾川15个乡镇中13个有景区,旅游产业累计带动约16万人就业增收。“全域旅游成栾川共享发展成果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产业。” 董炳麓说。2016年以来,共有1.2万余名贫困群众借助旅游脱贫,占全县贫困人口的32%。


20181214111219000420/resource/images/8f17a6cf90994b51b5f8267dd7ee2562_2.png

返回
列表
上一条

石材损坏如何修复?广西石立方为你解答!